6月23日,CINTE21第二天,海峽兩岸暨香港非織造布行業交流會圓滿舉行。
中國紡織工業結合會副會長、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簡稱紡織貿促會)會長徐迎新,紡織貿促會常務副會長梁鵬程,中國產業用紡織操行業協會(簡稱中產協)副會長李桂梅,中國臺灣不織布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世中,中國香港無紡布協會理事長吳瑩旭、原理事長楊自然,中產協秘書長祝秀森,紡織貿促會副秘書長沈楨,中產協副秘書長、科技開展部主任李昱昊,中產協國際交流部副主任楊耀林,驊瑞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楊信寶,康那香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黃豪杰,約柏濾材工業(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廖榮彥等來自海峽兩岸及香港的指導嘉賓列席了此次會議。
梁鵬程在會上表示,紡織貿促會與中國紡織工業結合會各個專業協會一同協作,為紡織行業搭建展現、溝通、效勞的平臺,促停止業的高質量開展。其中,中國國際產業用紡織品及非織造布展覽會(CINTE)就是紡織貿促會與中產協協作舉行的展會。CINTE興辦于1994年,是展現非織造布行業科技創新和研發力氣的重要平臺。從1996年第二屆CINTE開端,海峽兩岸及香港的行業內企業會聚于此,自此一直堅持著長期有效的溝通和互動。
梁鵬程引見到,受新冠疫情的影響,CINTE21海外企業參展比例與往年相比有所降落,但國內企業參展比例顯著進步,這主要得益于內需市場的穩定快速開展。港臺及內地(大陸)的非織造布行業會聚與此,交流各地行業開展現狀,充沛發揮了CINTE扎根產業平臺的資源優勢,加速產業鏈資源良性互動,發掘非織造布行業開展潛力。
李桂梅在發言中表示,2020年,非織造布行業不只為中國也為海外的抗擊疫情作出了杰出奉獻,同時行業內企業的經濟效益也明顯改善,業內的投資增速顯著提升,行業的主要經濟指標到達了歷史最好程度。主要表如今:
一是產量大幅增長。去年內地(大陸)各類非織造布產量878.8萬噸,占全球產量的40%左右,同比增長35.86%,增速與往年相比大幅增加。其中,紡粘非織造布產量到達459萬噸,熔噴非織造布的產量到達54.3萬噸,水刺非織造布產量到達130萬噸。
二是盈利顯著提升。去年內地(大陸)范圍以上非織造布企業主停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為1752.8億元和245.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4.04%和328.11%,凈利潤率13.99%。
三是出口量價齊增。依據國度統計局數據,2020年,內地(大陸)出口非織造布138.9萬噸,價值50.5億美圓,分別同比增長32.2%和62.5%,出口非織造布的均勻價錢3.63美圓/千克,同比增長23%,突破了連續多年內地(大陸)非織造布出口價錢根本穩定的場面。
四是國度規范支持。2020年,中產協在最短時間內組織完成了《兒童口罩技術標準》(GB/T 38880-2020)國度規范、《民用衛生口罩》團體規范,發布了《熔噴法非織造布分類與標識請求指南》,積極促進非織造行業的規范化、應用示范和評價體系化。
陳世中引見了中國臺灣地域非織造布行業的開展狀況。在疫情初期,中國臺灣不織布工業同業公會疾速組織當地企業停止消費,有效處理了市場需求,公會會員數量由2019年的85家疾速增加到往常的140多家。目前,中國臺灣地域已有57條幅寬為1.6米的熔噴消費線,約2000條口罩消費線,4家防護服消費企業。他剖析以為,雖然新冠疫情讓更多人接觸和理解到非織造布行業,但2020年消費發力,中國臺灣市場目前也面臨著新的難題,平面口罩相關產品產能過剩,打斷了以往產銷均衡的狀態,而N95防護口罩照舊供不應求。
為協助企業處理現有難題,公會在積極努力引導企業停止差別化消費、品牌化推行、拓展外銷、推進產品規范與國際接軌。陳世中也希望,港臺及內地(大陸)能夠共同發力,停止產品創新,降低局部醫療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提升產品的綜合競爭力。
吳瑩旭引見了中國香港非織造布行業開展概略。新冠疫情之初,由于沒有本地消費商加工醫療必需品,香港的個人防護用品嚴重短缺,中國香港消費力促進局在本地鼎力鼓舞和輔佐本地公司樹立口罩消費線,以處理香港本地的供給短缺。短短幾個月,香港本地口罩消費商數量由兩個增加到兩百多個,然后逐步回落至一百個左右。由于口罩供給量激增,香港當地市場很快進入飽和狀態,行業競爭也愈加劇烈。2020年,中國香港無紡布協會組織網絡研討會,討論了新冠疫情對非織造布行業的影響。
吳瑩旭表示,新冠疫情還未完畢,防疫用相關非織造產品要做好規劃,防止低端競爭,特別是紡粘、熔噴、水刺非織造產品要防止低端競爭,完成行業更安康開展。
李昱昊引見了中產協非織造產業綠色開展創新聯盟(簡稱非織綠盟)的主要工作。非織綠盟以創新、諧和、綠色、開放、共享為理念,探究非織造產業綠色創新開展新形式、新途徑,營造產業綠色創新開展生態為目標,積極落實“推進綠色開展,促進人與自然調和共生”的可持續開展戰略,提升企業品牌形象、品牌價值與中心競爭力。近期,非織綠盟展開了可生物降解水刺非織造布及制品認證工作,備受行業認可。
隨后,與會嘉賓盤繞“后疫情時期非織造布行業的綠色、可持續開展”議題停止了交流討論。
徐迎新在本次交流會總結發言時表示,當前,港臺及內地(大陸)企業和機構之間的交流愈加頻繁,港臺企業紛繁在內地(大陸)開設工廠。疫情發作后,紡織行業充沛發揮本身技術和產業鏈優勢,短時間內提升產能,樹立起完善的防疫產品保證體系,充沛發揮了抗疫物資最大供給國的擔當,在此期間,港臺企業也紛繁出力,值得肯定。新冠疫情提升了非織造布行業的知名度,加速了技術和市場更迭。往常,隨著全球疫情緩解,市場對防疫物資的需求將有所降落,但一直會高于疫情前需求,與此同時,市場關于高質量防疫物資的需求將堅持穩定,非防疫物資的需求將會逐步回暖。中國紡織工業結合會在近期發布的紡織行業“十四五”開展綱要,將盤繞行業新定位,引導紡織行業加快轉型晉級,完成全產業鏈高質量開展。
基于此,徐迎新針對港臺及內地(大陸)非織造布行業開展提出四點倡議:一是共同增強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發揮彼此的技術和市場優勢,克制技術短板,尋求市場打破;二是推進規范制定,強化港臺、內地(大陸)與國際企業之間的協作,完成互聯互通;三是內需市場充溢生機,并且一直堅持開放狀態,港臺企業可緊緊抓這一機遇,停止高端投資;四是中國政府明白提出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的,港臺及內地(大陸)應當協力前行,發揮彼此的社會義務。
凝聚產業開展共識,發掘行業開展潛力。讓我們共同等待海峽兩岸及香港充沛發揮各自優勢,強化研發、產銷整合體系,更好地構筑行業價值,攜手向世界演繹中國紡織業的蓬勃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