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在黨的指導下,全國各族人民繼續斗爭,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獲得了歷史性成就。中國紡織工業是“母親行業”,不只發明了大量就業崗位,產業開展更直接惠及“三農”,在脫貧攻堅戰中獲得了嚴重成果。
當前,行業積存了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實行義務、效勞社會、造福百姓的企業,為積聚社會財富、發明就業崗位、促進經濟社會開展、加強綜合國力作出了奉獻。還鍛造了一支能吃苦能打勝仗的行業和學校技術能手隊伍,處理了貧窮人口就業后的技藝提升問題。
為此,《紡織服裝周刊》特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采訪報道專欄,盤繞“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的嚴重主題,聚焦行業助力脫貧攻堅、經濟開展、社會民生、生態環境等方面,講述小康故事、紡織故事。
從一片葉到一根絲
江蘇華佳走出
可持續扶貧扶農新形式
從一片桑葉、一粒蠶繭、一根蠶絲到一件精巧的成衣,華佳集團在一絲一縷中展示中國風范和東方風姿。在不時的探索和完善中,華佳更樹立了可持續的扶貧扶農新形式,展示出中國紡織企業的匠心傳承與義務擔當。
在日前舉行的2020盛澤時髦周上,一場講述絲綢故事的發布秀,用絲綢的絲滑與飄逸演繹出屬于中國女性的時髦之美與自信之美。
從一片桑葉、一粒蠶繭、一根蠶絲到一件精巧的成衣,這之間的華美轉變,這其中的傳奇故事,還要從上世紀70年代說起……
01
與繭子結下情緣
上世紀70年代,彌漫著青春生機的鄉村姑娘王春花,來到剛剛成立的壇丘繅絲廠(華佳集團前身),成為該廠首批24名消費工人之一。入廠后,她學著將繭子抽成絲,并與一粒粒繭子結下了終身的情緣。
而今,華佳已生長為一家種桑、育種、 養蠶、繅絲、織造、服裝和文創旅游一體化的集團企業,而王春花也成為華佳集團董事長;赝迨d春秋,令人慨嘆。
繅絲廠初創時期,只要12臺立繅機。1976年4月,壇丘繅絲廠新建廠房,置辦設備,立繅機增加到了40臺,年產量到達了40噸。這時,王春花開端擔任繅絲廠廠長。1996年,華佳集團正式推出了第一個自然蠶絲品牌“迎春花”,走上了品牌拓展之路。如今,華佳集團已從傳統的消費型企業向品牌運營商轉型,公司走“精尖”“中高端”和“時髦化”道路。
“回望母親的創業閱歷,我曉得了她的艱苦與不易,也明白了是絲綢把我養大的。與其說我接手了一家企業,不如說是繼承了母親對絲綢的情懷!弊鳛椤皠摱,江蘇華佳絲綢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俞金鍵,接力母親王春花的“一根絲”,創建了桑羅品牌。
隨著產品的設計創新和元素多元化,市場認可度逐年提升,特別近兩年,隨著電子商務的疾速推行銷售,以時髦、科技、文化為特征的“桑羅”品牌,成為眾多個性獨立、追求時髦的中高端白領女性的佳選。
02
樹立可持續扶貧扶農新形式
華佳靠繅絲起家,更是靠一根絲立業。
王春花說:“我們這個行業競爭優勢靠什么?就是原料繭。假如我們如今沒有原料繭,以后能不能可持續開展就很難說。正由于我們有這么好的基地,收了這么好的繭,所以成就了這么好的絲!
從1984年開端,王春花就前往四川、廣西、云南等地收買蠶繭。2001年,華佳開端讓產業“走進來”,先是從江蘇的蘇州到了鹽城等地創辦繅絲廠。然后,2006年,華佳又前往廣西來賓市象州縣建起了范圍化、現代化的繅絲廠,隨后又成立了蠶種廠、蠶;。
從一片葉到一根絲,華佳集團從吳江到蘇北,繼而走出江蘇,先后來到四川、廣西、云南等地,用范圍化、集約化的種養,改動當地家庭化、分散化的種養方式,在惠及當地農戶的同時,也引領當地產業高質量開展。
在不時的探索和完善中,華佳樹立了可持續的扶貧扶農鏈接形式,也構成了三種方式:訂單式農業形式,種養一體“返租倒承包”消費管理形式,“專業化種營養離”消費管理形式。其中,種養一體“返租倒承包”方式,就是讓有才能的家庭做農場主承包滄海,也是一種支持農民創業的創新辦法。
2016年,華佳在云南省 曲靖市展開訂單農業,并于一年后流轉農民土地,建立起了“范圍化、集約化、機械化、智能化”的國度商務部現代桑蠶示范基地——華佳(茨營)桑蠶基地。無論在廣西還是云南,華佳的基地都已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力氣。
王春花引見,作為該基地承當單位的曲靖(華佳)生態桑蠶種養殖有限公司占地3000畝,其中2100畝已完成桑樹種植,項目總投資1億元,目前已建成15000平方米蠶房、繭站等各類建筑,可年產鮮繭320噸,惠及當地3800戶蠶農,帶動當地25000畝桑園開展。
華佳以創新理念、采用種營養離的方式,完成范圍化、集體化、機械化栽桑,工廠化、智能化養蠶,桑蠶資源綜合應用,綠色循環開展的現代農業開展形式。從2017年開端,華佳施行“公司 農戶 訂單”的形式,經過技術培訓、輔導員入村到戶以及引進優秀蠶種、改善蠶具蠶藥等措施,進步每畝桑園凈產值。2018年每畝桑園凈產值高達7000—10000元,單產增加15%。
云南曲靖氣候溫和、雨量充分、土壤肥美,一年四季均可飼養多絲量蠶種類。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加上華佳等龍頭企業的帶動,曲靖已成為全國最適合栽桑養蠶的地域之一,也是云南最大的蠶桑消費基地。2018年,曲靖蠶桑種植面積達27.24萬畝,鮮繭收買1.4萬噸,生絲產量500余噸。蠶農僅蠶桑消費一項人均收入達4438元,占鄉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蠶桑產業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特征支柱產業。
曲靖市相關擔任人表示,華佳來到曲靖,采用“公司 農戶 訂單”方式,組建桑園和現代化養蠶及蠶繭站基地,惠及當地3800戶蠶農,去年蠶桑消費戶均收入達1.42萬元,不只帶動曲靖市茨營鎮及周邊農民脫貧致富,為蠶農增收、產業增效,更為當地經濟開展起到了重要的產業支撐作用。
作為中國絲綢行業的排頭兵,華佳的將來,大有可為。王春花表示:“華佳的下一個50年,仍將專注‘一根絲’,做精、做美、做強!弊霭倌昶髽I,創世界品牌,華佳爭做中華絲綢文化在世界舞臺上的使者和先鋒,續寫絲綢之路,為中國絲綢行業可持續開展作出新的更大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