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月復工復產開端,全球新冠肺炎感染人數從10萬、20萬開端漸漸增長,隨后越來越快,不斷到如今的超越900萬,絲毫沒有中止下來的跡象。
在這樣史無前例的疫情沖擊下,紡織人的消費運營遭到了極大的沖擊,訂單接不到,布價不時降,庫存不時升。就在整個紡織行業墮入低迷的時分,一個個炒作起來的概念讓一些人似乎看到了救命稻草,拿出珍貴的活動資金投入其中,最終大局部人收獲的只是一地雞毛。
口罩:從“硬通貨”變成“暢銷貨”
在年初的時分,受新冠肺炎忽然迸發以及國內口罩產能缺乏的影響,口罩行業變成了新的風口,什么東西只需沾上“口罩”兩個字,都會變成香餑餑。
王經理是一家面料企業的擔任人,他早在2月份就嗅到商機,投入50萬元注冊了一家醫療設備制造公司,開端消費疫情期間“一罩難求”的KN95醫用口罩。
依照目前的產能,這家工廠每天能夠消費近1萬只口罩。但因需求驟減,到了5月底,王經理這家暫時轉型的小工廠就已積壓了100多萬只KN95口罩庫存。
即便如此,也不敢停產——停了就意味著工廠倒閉。原先面料工廠的大量工人靠著口罩行情渡過了難關,而在面料訂單同樣慘淡的狀況下,一旦口罩消費停下,這些工人怎樣辦?
由于口罩消費門檻不高,但利潤豐厚,而常規的坯布面料由于疫情緣由需求驟減,因而選擇轉產口罩的紡織人并不在少數。2-3月份的時分,口罩的利潤的確十分不錯;但4月開端,由于原料熔噴布價錢暴跌,企業簡直只能停止保本;5月以后,市場上口罩開端供大于求,賬面上可能是賺的,但是消費出來的產品曾經賣不掉了……
滌塔夫、春亞紡:億米大單退潮,價錢比原先更低了
除了口罩之外,受疫情影響,防護服也變成了市場上的剛需。
由于無紡布產量缺乏,且價錢被炒作得越來越高,廉價的春亞紡、滌塔夫走入了大家的視野。
由于疫情緣由,織造企業訂單缺失,長期處于低開工率的狀況,聚酯廠家滌絲庫存高企,加上原油價錢歷史性下跌,最終滌絲價錢直線走低。
布賣不掉,原料價錢又那么低,4月中旬,210T滌塔夫的價錢僅僅只要0.8-0.9元/米。但在防護服概念的炒作下,市場上呈現了1.3億米大單,不少紡織企業表示他們趁著這波行情清空了210T滌塔夫的庫存,又有更多的企業把機器轉做210T滌塔夫,該產品的價錢也大漲到1.2-1.3元/米。由于消費門檻低,熱度一同來,大量織造廠家紛繁轉產。
但好景不長,僅僅一周多時間過去,滌塔夫熱度快速降落,價錢也跌得比原來更低,只要0.7-0.8元/米。最近小編在采訪織造企業的時分,一位織造企業表示最近沒有什么產品好賣,但最難賣的一定是190T、210T的滌塔夫。
此外,一位貿易商也表示,和無紡布不同,春亞紡、滌塔夫制造的防護服沒法自然降解,因而根本無法出口到歐美國度,好多的這類防護服直接就卡在海關動不了了。
噴水織機:高利潤的夢醒了,只剩下過剩的產能
呈現一個風口,一堆人蜂擁而至的現象并不是個例,2018年的噴水織機轉移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并且形成了深遠的影響。
2018年上半年,由于前兩年開端的噴水織機改造,江浙地域噴水織機數量驟減,招致常規產品供不應求,春亞紡、滌塔夫這些常規“爛布”利潤以至超越了四面彈、T400這些功用性面料。
這樣的高利潤給了紡織人一種常規坯布會不斷熾熱下去的錯覺,到2018年夏天,大量的噴水織機在蘇北、安徽、湖北等外圍地域投產,到了2018年年底,這局部產能陸續進入市場了,整個市場就難以抑止地呈現了產能過剩的場面。
也正是這樣的產能過剩,招致了2019年的“寒冬”,也縮減了紡織企業在今年面對疫情時的抗風險才能。
編后語:太陽底下歷來沒有新穎事,哪怕有了一次次失敗的經驗,但當一個個所謂的風口呈現,仍然還是會有無數的人蜂擁進入,哪怕到最后,除了少數人賺得盆滿缽滿,大局部人都碰得頭破血流。逐利是人的天性,抓住風口也不是一件壞事,只不過在做這些事情之前,不能僅憑一腔熱血,還需求三思然后行。
從2月復工復產開端,全球新冠肺炎感染人數從10萬、20萬開端漸漸增長,隨后越來越快,不斷到如今的超越900萬,絲毫沒有中止下來的跡象。
在這樣史無前例的疫情沖擊下,紡織人的消費運營遭到了極大的沖擊,訂單接不到,布價不時降,庫存不時升。就在整個紡織行業墮入低迷的時分,一個個炒作起來的概念讓一些人似乎看到了救命稻草,拿出珍貴的活動資金投入其中,最終大局部人收獲的只是一地雞毛。
口罩:從“硬通貨”變成“暢銷貨”
在年初的時分,受新冠肺炎忽然迸發以及國內口罩產能缺乏的影響,口罩行業變成了新的風口,什么東西只需沾上“口罩”兩個字,都會變成香餑餑。
王經理是一家面料企業的擔任人,他早在2月份就嗅到商機,投入50萬元注冊了一家醫療設備制造公司,開端消費疫情期間“一罩難求”的KN95醫用口罩。
依照目前的產能,這家工廠每天能夠消費近1萬只口罩。但因需求驟減,到了5月底,王經理這家暫時轉型的小工廠就已積壓了100多萬只KN95口罩庫存。
即便如此,也不敢停產——停了就意味著工廠倒閉。原先面料工廠的大量工人靠著口罩行情渡過了難關,而在面料訂單同樣慘淡的狀況下,一旦口罩消費停下,這些工人怎樣辦?
由于口罩消費門檻不高,但利潤豐厚,而常規的坯布面料由于疫情緣由需求驟減,因而選擇轉產口罩的紡織人并不在少數。2-3月份的時分,口罩的利潤的確十分不錯;但4月開端,由于原料熔噴布價錢暴跌,企業簡直只能停止保本;5月以后,市場上口罩開端供大于求,賬面上可能是賺的,但是消費出來的產品曾經賣不掉了……
滌塔夫、春亞紡:億米大單退潮,價錢比原先更低了
除了口罩之外,受疫情影響,防護服也變成了市場上的剛需。
由于無紡布產量缺乏,且價錢被炒作得越來越高,廉價的春亞紡、滌塔夫走入了大家的視野。
由于疫情緣由,織造企業訂單缺失,長期處于低開工率的狀況,聚酯廠家滌絲庫存高企,加上原油價錢歷史性下跌,最終滌絲價錢直線走低。
布賣不掉,原料價錢又那么低,4月中旬,210T滌塔夫的價錢僅僅只要0.8-0.9元/米。但在防護服概念的炒作下,市場上呈現了1.3億米大單,不少紡織企業表示他們趁著這波行情清空了210T滌塔夫的庫存,又有更多的企業把機器轉做210T滌塔夫,該產品的價錢也大漲到1.2-1.3元/米。由于消費門檻低,熱度一同來,大量織造廠家紛繁轉產。
但好景不長,僅僅一周多時間過去,滌塔夫熱度快速降落,價錢也跌得比原來更低,只要0.7-0.8元/米。最近小編在采訪織造企業的時分,一位織造企業表示最近沒有什么產品好賣,但最難賣的一定是190T、210T的滌塔夫。
此外,一位貿易商也表示,和無紡布不同,春亞紡、滌塔夫制造的防護服沒法自然降解,因而根本無法出口到歐美國度,好多的這類防護服直接就卡在海關動不了了。
噴水織機:高利潤的夢醒了,只剩下過剩的產能
呈現一個風口,一堆人蜂擁而至的現象并不是個例,2018年的噴水織機轉移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并且形成了深遠的影響。
2018年上半年,由于前兩年開端的噴水織機改造,江浙地域噴水織機數量驟減,招致常規產品供不應求,春亞紡、滌塔夫這些常規“爛布”利潤以至超越了四面彈、T400這些功用性面料。
這樣的高利潤給了紡織人一種常規坯布會不斷熾熱下去的錯覺,到2018年夏天,大量的噴水織機在蘇北、安徽、湖北等外圍地域投產,到了2018年年底,這局部產能陸續進入市場了,整個市場就難以抑止地呈現了產能過剩的場面。
也正是這樣的產能過剩,招致了2019年的“寒冬”,也縮減了紡織企業在今年面對疫情時的抗風險才能。
編后語:太陽底下歷來沒有新穎事,哪怕有了一次次失敗的經驗,但當一個個所謂的風口呈現,仍然還是會有無數的人蜂擁進入,哪怕到最后,除了少數人賺得盆滿缽滿,大局部人都碰得頭破血流。逐利是人的天性,抓住風口也不是一件壞事,只不過在做這些事情之前,不能僅憑一腔熱血,還需求三思然后行。